交城新闻
吕梁交城:白玉木耳撑起“致富伞”
时间:2025-09-06
人气:22
分享
沿着盘山公路驶入吕梁山西麓的吕梁交城县庞泉沟镇,一个个白色木耳大棚鳞次栉比,宛如银色海浪。棚内,83万棒雪白肥厚的白玉木耳正迎来第三茬采摘;棚外,满载的冷链货车正装车发往京津冀、长三角地区。
“24吨白木耳刚装上冷链车,手机就响个不停。”清晨,庞泉沟镇2号基地,村民李勇勇忙着核对出库单。谁能想到,这位曾经靠挖掘机务工的“90后”一年前还在外地漂泊。
吸引李勇勇回到山沟的是一张写着“民生实事”的财政清单。交城县投入专项资金打造庞泉沟食用菌产业发展基地。同时,财政资金助力建设了恒温贮藏库,引入菌棒开眼机8台,为白木耳品质升级提供了硬件支持,提升了生产效率。
“钱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民意走,我们干起来底气十足。”庞泉沟镇党委书记张继国说,除了财政对大棚投资外,每棒菌棒补贴1.5元,镇里还与保险公司联动,为每棒菌棒投保0.072元。
在运营模式上,庞泉沟镇采用“基地+农户”“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模式。庞泉沟村村党支部书记康继宏掰着指头算细账:“村集体以土地、资金入股占股20%,每年保底分红;村民承包一个棚每年只需交6000元租金。”
“以前自己种地,收入不稳定。现在把土地流转入股合作社,不仅每年有固定的分红,还能在合作社打工挣钱,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村民王大柱笑着说。
在恒温库里,刚采收的白木耳正被分级包装。“以前没这设备,夏天采下来最多放3天,现在能存20天,等市场价好的时候再出手。”康继宏继续算起集体收益,“大棚租金加上品牌分红,今年村集体能入账35万元,这些钱又能投去建深加工车间,把木耳做成脆片、菌粉,附加值能翻番。”
财政输血只是第一步,让“白玉木耳”打造成品牌才是终极考题。2024年,交城县财政追加产业扶持资金300万元,专款用于统一设计商标、制定团体标准、购买产品溯源服务及配套保险等。
交城县顺鑫农林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宋利明介绍道:“我们通过与各地的经销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了木耳的销路。同时,还积极拓展电商渠道,让庞泉沟的白木耳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市场。”线上,庞泉沟镇利用短视频平台与公众号进行宣传推广,在抖音、视频号等平台发布介绍白木耳种植环境、生长过程和烹饪方法的趣味视频,吸引了网友的关注,积累了大量消费群体。
如今,庞泉沟镇已建成110个食用菌种植大棚,年产干木耳90.6吨,产值约289.9万元,直接带动400余名村民就业,村集体实现年增收20余万元。(任志霞)
交城微信公众号

今日交城微博

友情提醒:本网站属公益性非盈利网站,部分图文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如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与我联系以便妥善处理!欢迎广大网友积极提供新闻内容线索!合作电话:①③⑨⑨④②④⑧⑥③⑨,推销勿扰!
最新资讯
- 吕梁交城:白玉木耳撑起“致富伞” 09-06
- 交城中学2025级高一新生入学温馨提示 08-18
- 省市艺术家交城采风 共绘山水人文新画卷 07-30
- 交城县大辛村机械化收割确保夏粮颗粒归仓 07-29
- 关于举办卦山端午庙会的通知 05-29
- 交城县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关于在农历四月二十四古节庙会期间同步开展“人才庙会”的公告 05-19